德昂又名Ta'ang
入选#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的是纪录片导演王兵的新作《德昂》,影片跟随德昂族的**老人和孩子们从**逃往中国边境,记录下他们每天的日常生活,被称为是“逃亡者视角的出**记”。(@torovandarko)
发布于2016年。由王兵执导,并于2016-02-16(柏林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豆瓣评分6.6,算是一部中等的电影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类型为纪录片的电影。创作于中国香港、法国地区,具有缅甸语、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
新影视分享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请您继续关注。
豆瓣评分6.6,算是一部中等的电影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以上信息由新影视分享提供
Clairvoyant
山背后的枪炮,篝火讲述中的杀戮,难民赤贫的状态,孩童的欢乐,都稀释在漫长的衣食住迁徙图景里。
圆首的秘书
**华人拍边境人是一种意义,王兵拍边境人,那就完全是另一种意义了,因为他根本听不懂啊!他对人物的拣选,完全就是基于运动的;词语在这里是碎片化的失效。他们缝袋子、割甘蔗、聊炮火、看山坡,…王兵拍的是一种纯粹的生存处境,是一种竭力去除任何外部构建或干涉可能的追随和凝视。与此同时,他也并没有把镜头放置在一个地方,而是一直在移动镜头,尽量容纳更多信息。他很清楚自己无法达到“真实”,但他从始至终试图扩展创作者所能达到的极限。烛光中随时明灭的人影,就是这群人所处地**悲惨象征。
与碟私奔
第一次大庭广众之下看王兵的纪录片,但是这次和国情环境不一样的是**边境的难民,由于很多画面是篝火🔥蜡烛的夜戏,还有就是**语,几乎没有了交流,電影放映大半,已经有人闷的退场了,可能也是对这样一部没有什么**的纪录片一种『不能接受』吧。
seabisuit
纳闷那些起哄买票然后看了一半就*繁退场的观众是怎么回事,实际上王兵近些年的纪录片拍到的素材和最后的呈现完成的都很稳定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体系,其观察人类学的意义早已大过对它的评价。中缅边境的难民题材,镜头大多追着不同年龄的**走,篝火戏近乎还原到原始质朴的社会,在艰苦条件下的喂食抚养小孩子展露出女性的特质与能力,忽明忽暗的烛光也暗喻了遇到战争苦难的弱小民族是怎样得以延续与繁衍。结尾一段又回到初始点从枪炮声中近距离的拍摄走出家门找寻满足吃住的简单迁徙过程。朗园林象词语放映。
水怪
王兵**云南后拍摄的几部作品,都极为妥帖地回到了一种极其轻便的自由状态。尤为喜欢围火的夜戏,它有着原始农耕文明**的气质。在战火绵延的当今世界语境外,德昂族的逃亡历程还有着一重对原始文明回光返照般的重演。明火旁依偎在大树下草地上的民众有着他们自身的史诗,即便这钝化为日常行走的苦难
内陆飞鱼
长太息以掩*,哀民生多艰,不知愁的野孩子,到哪里都是天堂。
杨浦小囡
2小时的观影,剧情过于刻意描写人民疾苦,而没有去探究其贫穷背后深层次的缘由
深夜声噎
活着不容易。20170716@广州奇遇书店
迷宫中的站起来
前半段散乱,视点从篝火部分开始凝聚并延续至结束,这一过程实现了从关注人物的具体行为到**人物存在状态的转折,这么描述的是拍摄方式,其实亦是观看感受。
***
虽然拍最惨的难民,但此片是王兵最温暖的一部,其间人际关系的流露一看便知,但正是这种温暖让导演失去把握的尺度,旧作关注较多的“无籍”在此横向扩大到“无家”,还要站在族群级别做展示,显然没有做好警惕和变化,再想想张赞波都飞去拍叙难民了,希望这种渐成的潮流不是一种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