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Fromthe1950sonwards,ErikaandUlrichGregorbroughtcountlessfilmhistorical…… 更多格雷戈尔夫妇-跟我来电影院吧介绍
格雷戈尔夫妇-跟我来电影院吧原名:Komm mit mir in das Cinema – Die Gregors,又名Come With Me to the Cinema – The Gregors
From the 1950s onwards, Erika and Ulrich Gregor brought countless film historical milestones to Berlin and shaped cinema discourse in post-war Germany. A look at the life and work of the couple without whom Arsenal and the Forum wouldn’t exist.
发布于2022年。由艾丽丝·阿涅斯基什纳执导,并且由编剧艾丽丝·阿涅斯基什纳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埃莉卡·格雷戈尔、乌利希·格雷戈尔、吉姆·贾木许、尤塔·布吕克纳、维姆·文德斯、米夏埃尔·费尔赫芬、伊斯特凡·萨博、赫尔克·桑德、爱德嘉·莱兹、罗萨·冯·布劳恩海姆、多丽丝·德里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2-02-13(柏林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豆瓣评分7.9,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类型为纪录片的电影。创作于德国地区,具有德语语言版本。
新影视分享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请您继续关注。
豆瓣评分7.9,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以上信息由新影视分享提供
胤祥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Forum。虽说纪录片技法平平,但我的#年度十佳#已经锁定一席了——几时见到为评论家/策展人/学者拍的纪录片啊!!!这是真·迷影,观影量10万+的两位神仙眷侣传主不仅创办了影迷***,还创建并经营了传奇电影院“兵工厂”,更进一步创办了柏林电影节的“青年电影论坛”单元!乌利希·**戈尔还写了译介到中国的《世界电影史:1960年以来》(看了片子终于明白他这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了,基于兵工厂日常策展史料收集吧……)。这片当然要在论坛单元首映了……以及,看了之后终于把**材料联系起来了,“兵工厂影院的气味”,以及论坛单元的传统。亮点:史料水平;两人感情线及Erika的父亲心结线剪得都不错;女性电影一块明显是多出来的。(作为一部2020之后拍摄的片子提到鲍尔都得先黑为敬哈哈哈)
神仙鱼
跟我来电影院吧,「看完电影回到街上时会觉得更快乐,或是有了更多思考」。史料有价值,手法较普通,影迷看得很会心共鸣。除了「推荐沙丹观看」,也推荐资料馆工作人员观看,不要灯一亮就一声粗暴的吼声开始赶客。
消息来自南格威
急需一份**戈尔夫妇纪录片里提到的所有电影的片单!
マクガフィン
人物、**、迷影情结做得都不好,还这么长,北影节字幕翻得也稀烂。观影体验其实很差,出于对人物的尊重还是勉强给个三星。
光是我想要的
#72 Berlinale forum无言。致敬前辈。本身柏林电影节这个单元就是他们创立的,在Arsenal电影院现址(电影资料馆地下)观看老夫妇俩在这里聊他们建设这个**影院的往昔,就是一部战后德国迷影史。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做过一点电影社团,太有共鸣了。“我们到巴黎去,就是为了看电影儿。”在德国的**荒漠中,难度可想而知。映后老夫妇俩就坐在外面的沙发上,掌声随着出来的观众们流动,直到把他们团团包围…等到老**私下表达了一点自己的感触与心意,她俏皮一笑说,那你得有个人,才能陪伴一起建设下去哇。
秋缶
23年北影节第一场,很平淡,娓娓道来,让我几次**眼眶。私人回忆和德国战后的****混合,也是一个对德国电影战后发展从策展人角度的概览。 给我的感觉这对夫妇更像是一对**伙伴,也可能因为都已经80+了,爱情的火花都闪耀在岁月长河里,艾丽卡强势,执行力强,乌里希无师自通,极有天分,绝佳拍档。线性叙事结构加上许多影片的片段穿插,展开了两人六十多年的职业历程,影迷的极致。 艾丽卡说起她想把给她有启示的电影分享给更多的人,乌里希补充说这就是电影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在大学中相识,修改章程也因为当时*****影响。从一块屏幕可以看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曾经的爱与恨,失落与繁荣。我很感动,几乎就是我对电影的寄托。
Mr. Infamous
去年是《永恒和一日》,今年是这部,用来开启北影节,都百般合适。火山后,又一对神仙眷侣,更令我艳羡的那种,可以从开蒙之初,与一生挚爱从事怀有热忱的电影工作,在世界电影与世界电影节中周游,一年上千部阅片量,尤其是,开启艺术院线对城市,对影坛,对无数人的影响。很长篇幅着重在六七十年代的激荡里,电影被追捧,被激辩,被追加价值,被声讨意义,也去主动引领**,前卫的,边缘的,女性的,***的,那种相信走在开阔正道上的勃发与澎湃,太迷人了,所以电影当真渡人又渡己。提到《***不是**东西,**的是他所活着的社会》,也出现了国语片,以及粤语片《笑傲**》,念到了「夺命寒冰,推波助澜」,有华人打工仔半喜半叹地说下班晚,这些***恰到好处。后面照片飞快切换时,似乎看到了张曼玉。#北影节13#1,资料馆
奇爱博士
向前辈楷模学习,不断地追求电影,不断地放电影。北影节2023.4.20
Q影誌
#Berlinale72ForumSpecial 迷影向和策展人向纪录片,很多珍贵的口述电影史/电影院史/电影节史。居然能请到伊斯特凡•萨博来电话😱片名用的是“in das Cinema“而不是“ins Kino”。
七紫三羊不应
230420资料馆北影节开箱。质胜文的战后德国电影放映史,另有战后德国人重新认识二战(创伤)和女性电影(她们并不喜欢这个名称)生成史两条线索。印象深刻的片段有:两口子在柏林墙还没修起来之前的1950年代骑着小摩托直接去了苏**使馆说自己来自西德要放苏联片;1968风潮中***嫌弃“档案馆之友”站在主流一边,等他们修改选片规则使之更**后学生的注意力又已经转移;贾木许的长街漫漫在纽约有七分之八的观众觉得无聊但**戈尔跑去握住他的手说一定要在德国放这个片,从而鼓励了简直要放弃的他;惊鸿一瞥的雷锋和**戈尔对影像的解释,以及开始在夜场放映香港电影后她说很满意能为柏林居民放映他们文化的电影,“空气里都是中国味道”。文德斯说阿森纳电影院总是爆满,他几乎认识所有坐第一排的人,而他总坐第二排,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