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区原名:Ruhr,又名鲁尔
James Benning's worrying and also reassuring vision of the Ruhr Valley, shot in six fascinating takes of a tunnel, a forest, a factory, a mosque, graffiti and a chimney.
发布于2009年。由詹姆斯·班宁执导,并且由编剧詹姆斯·班宁携幕后团队创作。并于2009-11-02(德国)公映的电影。
豆瓣评分7.8,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类型为纪录片的电影。创作于德国地区,具有德语语言版本。
新影视分享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请您继续关注。
豆瓣评分7.8,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以上信息由新影视分享提供
Futurismus
班宁的《鲁尔区》是继迈克**及沃霍尔之后的结构主义电影,也是沃霍尔的观察实践在慢电影中的当代传承,尤其是影片的第二幕,第7个镜头(也是最后一个),以固定机**摄影机对准烟囱长达57分钟。 沃霍尔的电影和班宁的鲁尔区都是对光的durational studies,但班宁的作品至少在两个方面有所不同:在增强的****方面;在电影的数字化运用上——不像沃霍尔对时间的真实描述,《鲁尔区》的最后一个镜头实际上长达90分钟,班宁对其进行了后期的无缝剪辑(如同阿巴斯的《伍》),将90分钟的现场拍摄的原始镜头压缩到了57分钟。
ie
你球contemplative cinema还有比班宁更善良友爱的导演吗,手动特效,公然快放,还给走神观众找借口,自走型中央空调!一个字:暖
多不利登
7个固定机位镜头120分钟 无配乐 失眠人士的福音 最喜欢第3段机场落叶 最后一个镜头是世界上最环保的Schwelgern Coke Plant的**囱 约有1个小时
世界的焚像.
数字摄影如何生成时间感?班宁在《鲁尔区》中给出了**。班宁放弃了原先一直采用的16mm胶片,转而开始使用数字摄影,也正是数字微处理与**的融合使得某种“绝对”静止成为可能——一种对16mm摄影、赛璐璐胶片或宝丽来照片中运动噪点的剔除。此外,在时长不均的七个固定长镜中,运动物体的出现始终在规律性与随机性间徘徊,而运动后所产生的某种余韵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某种持续的张力中,即静止与运动、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之间的张力。这既是缓慢电影(slow cinema)的某种数字化变奏,也是建筑景观与其虚拟过去之间的某种耦合所生成的时间流电影(durational cinema),这似乎同时导向了德勒兹所提出的“非理性分切”(irrational interval),一种对时间的不可知。
peacebitch
前半部分(前6个镜头)比最后一个一小时的长镜头要有趣也对味很多。
Pincent
8.9 异常的声音,有控制的局部运动,局部有惊人的景象出现。人盯久了一个**影像会本能地产生怀疑感,其可能出现篡改。那个树林的镜头,以中间的树干为界,几乎怀疑它是拼接的双屏影像。烟囱塔与云,一副美丽的景象,然后发生“灾难”,回顾二战工业历史,并且回过神来,难道那些气体不美吗,云的存在不重要吗,其时间的痕迹与诗意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班宁来说,一个延伸到夜晚的烟囱天空镜头里面包含的讯息太多。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工厂,以及从工厂中离去的。
萨尔维亚之蓝
这个真不能叫纪录片,应该是实验电影
一粒家田米
按快进键都不想看的电影。一个**寺一个街道,一个涂鸦,一个隧道,一个钢厂,剩下的全是**囱!导演你家死球了呀!
小易甫
班宁首次利用数字技术并在美国之外拍摄一部视听作品,后期为街道场景添加了钢琴音乐,而隧道镜头清除了更多行驶车辆(“通过移除非常规**可以使真实体现得更明显”)。最后一小时**塔的固定镜头里,蒸汽的喷发以真实速度速拍摄,伴随其每次喷发的天色变化则是将原拍摄速度提升一半实现的美学效果。
陈哈
全片就六个长镜头:一个行车隧道,一个森林,一个工厂的某个生产环节,一个**寺,涂鸦,以及一个烟囱。除了某种静谧的美,还是一部绝佳对付失眠的影片,正常人看个十五分钟大概率会昏**去。